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现在位置:首 页 - 一带一路 - 中国 - 埃塞东方工业园成企业在非洲投资新亮点 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发展
埃塞东方工业园成企业在非洲投资新亮点 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发展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6月25日

来自非洲智库的研究人员与华坚鞋业公司工人交流。(人民日报记者 王云松摄)

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奥罗米亚州首府阿达玛的高速公路,6月22日迎来一个包括多辆大巴车的车队。来自中国与非洲的200多名学者和记者代表,用赞叹的目光欣赏着由中国企业建设的埃塞俄比亚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平整的路面、完善的配套设施、大大提高的出行效率,正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的鲜活样本。

这是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的特别日程,中非双方人士共同前往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东南约30公里的东方工业园参观、采访,共同考察中非合作的现实成果,相互交流各自的切实感受。

对比今昔,满满的好奇与憧憬

亚的斯亚贝巴大街上奔驰的黄色出租车是一道亮丽景象。这些车从哪里来?东方工业园,力帆汽车的生产线在那里。

2016年为埃塞俄比亚创汇2000万美元的那些鞋子在哪里造?东方工业园,华坚鞋业公司建设了壮观的厂房,4000多名埃塞当地员工活跃在流水线上。

陶瓷制品生产销售能够成为埃塞的新增长点吗?帝缘陶瓷公司去年落户东方工业园,答案从生产线上书写出来。

带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中非双方人士走进东方工业园。道路两旁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一排排厂房整洁明亮,以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梅莱斯的名字命名的“梅莱斯大道”贯穿整个工业园。这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埃塞首个工业园。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33平方公里的四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埃塞俄比亚政府将工业园作为国家“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划”的一部分,列为工业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优先项目。从事水泥生产、制鞋、汽车组装、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多家企业已经入驻工业园,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新亮点。

参观完力帆汽车公司车间,苏丹拉卜伊兹研究中心主任阿巴斯·哈罗恩·易卜拉欣面对记者难掩兴奋:“设计产能5000台车的生产线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难以相信在埃塞俄比亚还能有这样的汽车组装工厂。它为非洲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辆辆汽车,更是产业、技术的升级,是发展的希望,在这里我看到了非洲发展的未来!”

布隆迪大学教授、布隆迪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加斯东·哈基扎参观华坚鞋业公司时全程都在摄像。他说自己之所以对这座工厂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深深感到类似的投资应在非洲其他国家得到推广——“这有助于非洲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在布隆迪,所有鞋子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引进这样的制鞋厂将非常有意义。此外,布隆迪年轻人占1000多万人口的将近一半。引进类似的中国投资,对改善布隆迪的就业状况也会有很大帮助。”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汉弗莱·莫希说:“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利用人力成本优势,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发展出口加工型的企业,现在很多非洲国家正在学习中国的这一发展思路,东方工业园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经验,正因如此埃塞俄比亚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15年前,刚果(金)阿斯论坛媒体集团总编何塞·纳韦吉曾经到访过工业园所在的地区,他由衷感叹:“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而今年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工厂林立,年轻人在这里工作,一件件商品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销往市场甚至外国市场。这是伟大的成就,非洲需要投资,需要工作,需要发展,中国企业也能在非洲获得发展,这是共赢的合作。我希望也欢迎这样的企业和工业园能到我们国家的首都金沙萨去!”

解剖案例,深深的观察与思考

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很多为摆脱贫困而奋斗不息的国家,正是通过借鉴中国经验、吸引中国投资,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埃塞俄比亚大力推进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为主的企业发展,就是非洲工业化进程中可圈可点的案例。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与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尤纳斯·阿达耶·阿德图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符合埃塞俄比亚自身利益,因为它通过促进国家工业化,进而为埃塞俄比亚的减贫事业助力。另一方面,中国投资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东方工业园,几乎每一位非洲的专家学者在和本报记者的交流中都表达了对非洲学习中国经验的渴望。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为指向的工业区发展规划给利比里亚外交学院院长奥古斯丁·孔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向记者表示,过去非洲一直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东方工业园的实践表明,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非洲国家完全能够生产、出口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发展工业创造条件。

在帝缘陶瓷公司的生产车间,埃塞工人身穿整洁的制服,有的在流水线上认真工作,有的在操作相关控制设备,肯尼亚记者萨拉·凯穆图·那克鲁第一次来到园区参观,显得非常兴奋,不时拿出手机在流水生产线前自拍,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她对本报记者说:“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是真正关心非洲的发展。看到这样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你能够感受到非洲大陆最为生机勃勃的一面。在非洲的中国公司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促进社会发展上也在积极影响非洲。非洲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公司通过招聘非洲青年进入工厂工作,一方面解决就业,教授技术,改善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则保障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索马里研究员和丹从女性视角对华坚鞋业公司进行了观察。她说:“我注意到这里的女性员工达到了2/3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字。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很多非洲国家,女性的收入会花在孩子的教育和家庭上面,所以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女性挣的钱多是照顾家里,所以有利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坚鞋业公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看到这么多当地员工忙碌在生产线上,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亚兹妮·艾波尔主动对本报记者说:“中国企业雇用大量当地员工,这一点给我触动最深刻。西方一些媒体报道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时,竟然刻意说中国人是来抢非洲人的饭碗。而今天我们目睹的现实有力证明,那些媒体是在说谎。”

同样被深深打动的,还有毛里求斯让·马尔吉奥主教学院社会研究系系主任雅克·乔纳森·拉瓦特。他不时同流水线上的当地员工交流,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拉瓦特过去读过不少有关贫困的书籍,大多是西方人撰写的,而今读到由一位东方大国领导人撰写的《摆脱贫困》,又从这些工人的忙碌劳动中体会到中国思想的现实引领力量,使他感到此行很有收获。他由衷地说:“西方人所写的有关贫困的书籍,重点都放在贫困本身和社会工作方面,而《摆脱贫困》的视野更广阔,聚焦在经济发展上。这本书强调发展的本地化,即研究脱贫问题,不能只有全球化的视野,还要有本地化的视角,这很明智,不从基层开始了解贫困问题,就不可能在减贫方面取得成效。”

有感而发,非洲人士从习近平主席著作《摆脱贫困》一书中,看到了一位卓越领导人带领人民脱贫攻坚的非凡画卷。同时,他们在中非合作生机勃勃的事实面前,进一步领悟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理念之功。

“在这里,我看到了非洲的未来。”这是不约而同的心声表达。中非双方人士在共同的启迪中,共同发现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


{关闭}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