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现在位置:首 页 - 一带一路 - 中国 - “健康丝路”上的中国援赞医疗队:神奇“飞针”获赞誉
“健康丝路”上的中国援赞医疗队:神奇“飞针”获赞誉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7年6月2日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撒哈拉沙漠到维多利亚大瀑布,从乞力马扎罗火山到东非大裂谷,中国医疗队像珍珠般洒落在非洲大地,为受援国人民带来健康福祉,树立了一座座人道主义的丰碑。

2017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中国医疗队与沿线国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球健康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一带一路”建设热潮中,2016年4月,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教授担任队长,并带领由博士、硕士、高级职称等28名队员组成的中国援助赞比亚第18批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了非洲的赞比亚。

在中国援赞比亚第18批医疗队队长苟建军的带领下,这支医疗团队不忘中国政府的嘱托,以提升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赞比亚人民健康水平为主线,用精湛的医术赢得当地人民的称赞。在“健康丝绸之路”上,谱写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丰碑,树立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国际形象。

365天屡屡创新,中国援赞比亚第18批医疗队,让患者对中国医生有了依赖感

“2017年5月22日,随着一年的援赞工作到期,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复杂。虽然心里想念远在祖国的亲人,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和赞比亚病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患者们对中国医生也有了一种依赖感。”第18批援赞医疗队队员、中医针灸医师李莉莉说。

现在的赞比亚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每天针灸、拔罐治疗的病人络绎不绝,但当初在赞比亚开展针灸医疗工作时,赞比亚人看到针就紧张,对中医针灸疗法并不熟悉,于是李医生就主动推广中国针灸治疗,向病人解说中医原理。

“随着病人对中医针灸理念逐渐地接受,体验到针灸治疗带来的益处后,前来进行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黑皮肤的赞比亚人、棕皮肤的巴基斯坦人等,在我这个小小的诊室里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李莉莉说。

病人对她的信任更来自于她那神奇的“飞针”手法和显著的治疗效果。一位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女性职工的孩子淋巴结肿大,服用抗生素仍是不见好转。经过李莉莉9次针灸治疗后,孩子的淋巴结肿块消失了,孩子的母亲大呼神奇,不停地夸赞中国医生真棒!

中国援赞比亚第18批医疗队队长苟建军苟建军介绍说,第18批医疗队28名队员,均来自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系统和郑州市三甲医院,专业涵盖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中医科等。队员在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恩多拉中央医院和利文斯顿总医院四个地点工作。

过去一年中,他们屡次创新,以过硬的医疗技术为当地病患消除病痛,获得赞比亚政府褒奖,为中赞友谊书写了动人篇章。

赞比亚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物资匮乏,医疗卫生状况还处在我国70年代中期的水平,严重缺医少药,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中国医生在这个地方行医,承受手术、接诊病人可能面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

UTH医疗点的点长李甲振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科党支部书记、教授,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受援医院的疑难病例会诊和学生带教工作,只要科室遇到复杂手术,当地医生都会邀请他上台指导,他从不推脱。

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队员王玉州来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年龄已经58岁,他撇下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病妻子,毅然来到赞比亚,勤勤恳恳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回国后他就要退休了,当问他这把年纪为啥还来这里吃这苦,他的回答很直接:“国家需要我来这里”。

在门诊,到了下班时间,中国医生仍在继续为病人看病,这里的病人懂得,这是中国医生的“一切为了病人”。

在医学影像科,中国医生加班加点处理了积压近半年的报告单,现在是当天结果当天拿,这里的病人懂得,这是中国医生的“急病人所急”。

在病房,中国医生值班、查房、带教,一样都不拉下;麻醉科李新锋一天能麻醉20多台手术,并且都是婴幼儿;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等,急诊On-call经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但他们从无怨言。这里的医生明白,这就是中国医生的“Work hard”。

充分发挥中国医疗技术的领先优势,为赞比亚输送优质医疗公共技术,通过国际合作平台,造福“一带一路”沿线人民

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UTH)的手术室里,周辉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显微镜里的组织结构,小心翼翼地分离、钳夹、电凝、刮除,步骤精准。“肿瘤全部切除,正常垂体组织保护良好,止血过程顺利。”通过显微镜看到瘤体切除后的创面十分彻底,时任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的副院长齐考亚连连称赞,病人在麻醉师的看护下也很快恢复了意识。

周辉所在的医院是赞比亚最大的教学医院,病人多,医生少,医疗条件差,国内一些比较普通的病例在这里却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如此,他依然克服了医疗设备简陋的困难,并带领赞成比亚医生完成了很多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

第18批援赞医疗队还有其他身怀“绝活”的医生。2016年12月,医疗队队员、耳鼻喉科医生高长辉曾在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实施了第一例支撑喉镜下手术,这次的病患是赞比亚电影明星马普兰伽。当时这位明星的声音已经嘶哑了好几个月,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接受了多次药物治疗仍是不见好转。

经过诊断,高长辉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室里,高长辉手法娴熟地切除了生长在声带上的息肉病变。手术第二天,这位明星就找到了患病前声音的感觉,现在已经完全康复。

高长辉还采用妇产科的光源和显示系统,开展了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的第一例内窥镜直视下双侧鼻息肉切除加鼻窦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完全康复,将这一技术再次引入赞比亚医疗行业。

中国驻赞比亚使馆杨优明大使对医疗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亲自批示:“对医疗队的优异表现提出表扬,希望再接再厉,发挥技术经验优势,为赞比亚人民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队名声,为中赞友谊立新功。”

如今,中国医疗队在赞比亚名气很大。赞比亚原某部部长邀请医疗队专家为她诊治;赞比亚最著名的UTH医院时常派中国医生到其他医院去会诊或手术;赞比亚的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奇缺,中国派来的诊断医生在这里便成为香饽饽;麻醉科最具风险的新生儿手术中国医生上,困难的气道插管在中国医生的熟练操作下立马搞定;全赞比亚的疑难心脏彩超会诊基本都要到中国医生工作的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做最后的确诊。

2016年6月15日清晨,医疗队妇产科、麻醉科蔡琴在手术室看到赞比亚医生Dr MWANZA正在做的手术出现异常,刚娩出的新生儿出现窒息,躺在手术台上的产妇血压陡降为零,她们马上上台帮助救治。她们以精准的判断、密切的配合、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救治经验,成功挽救了母子的生命,这是一例死亡率极高的羊水栓塞病例。

2016年9月21日,利维·穆瓦纳瓦萨医院内科病房收治一例室速并心源性休克中年女性患者,全身湿冷,意识模糊,需立即行电复律治疗。赞方医师在此之前从未应用过该项技术,拒绝操作;另外的一家医院唯一一台除颤仪也没有配备必需的电极片。王正斌副教授亲自操作,土法上马,他要来盐水和纱布,用刀片把盐水浸湿的纱布切成小块,放在患者皮肤和监护电极之间,用胶布固定,两个电极板分别置于心底部和心尖部同时放电,病人很快症状消失,转危为安。

援建中国-赞比亚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跨国专家与病人、专家与专家的网上交流,让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赞之间传递

2016年7月22日,在第18批援赞医疗队的牵线下,中国-赞比亚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在由中国援建的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正式成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将姆瓦纳瓦萨医院和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连接,双方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会诊,实现异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

2017年3月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通过远程连线向利维·姆瓦纳瓦医院的中赞医生直播了摘除病人颅内血管瘤的手术。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中赞首例微创手术直播。

赞方医生评价说,远程手术直播意义重大,它颠覆了一直以来的手术观摩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本地医生也可以“现场”学习远在中国的医生进行的手术。

第18批援赞医疗队队长苟建军表示,医疗队帮助赞比亚构建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弥补了赞比亚医疗技术缺陷,即使医疗队离开赞比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仍可向受援医院进行手术转播,开展远程培训等项目。

据统计,除远程医疗系统外,第18批援赞医疗队共向受援医院和当地卫生部捐赠了价值近百万人民币的远程医疗会诊设备,以帮助赞比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过去的一年中,第18批援赞医疗队积极投入到受援医院的医疗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共接诊门诊患者1.2万余人次,完成手术病例1500余例,麻醉病例1800余例,抢救危重病患200余人,开展创新项目30余项,带教指导学生400余人。

第18批援赞医疗队队长苟建军不会忘记:在出发前的欢送会上,河南省卫计委主任李广胜对医疗队给予了殷切的厚望;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60余万元医用物资装备医疗队;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王良启时刻关心着医疗队的工作动态。为医疗队援非注入强大的动力和不尽的源泉。

2017年5月1日,在赞比亚“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中,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被授予“五一劳动奖”。

将大爱洒向非洲。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在“健康丝绸之路”上的援非“河南版”,为中非友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闭}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