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太一生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 ,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者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 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 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道家著作是郭店楚简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老子》是道教最基本的经典之一,这为我们 深入认识《太一生水》竹简的道文化意蕴打下了基础。道家文化的核心部分毕竟是道教。从 时代上说,虽然道教的正式成立是在秦之后的东汉时期,但是作为宗教的道教,有其基本的 概念、范畴和命题。其中不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具备了。只待时机成熟,道教才 正式地成立。道教既然是一种宗教,其教义的展开便离不开神明。而且,道教神系的形成也 有一个过程,它的一部分内容来源于道教正式成立之前的民间信仰。“太一”二字本身后来 也演变成了道教的神的名字。换句话说,“太一生水”,不仅为我们指示了道家所认识的宇 宙生成过程,而且也同时暗示了道门中人所认同的诸神体系的生成过程。本文进一步展开研 究,论述“太一生水”的生成途径。
“太一生水”的基本生成途径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所谓顺向生成,就是按照郭店楚简文辞所说的顺序,一项一项逐一生成天地万物。所谓逆向生成,即位于后面 的层级反过来生成位于前面的层级,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能的。顺向生成易于认识。逆向生成须运用比较宗教学的认识方法方能见其妙。总的说来,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 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因此,本研究对两 种生成途径均进行考察,而以逆向生成之考察为主。
太一生水,可以按照顺向生成的途径进行认识。生成的顺序,一至四号简有明确的说明,即:“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 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 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文中所引郭店竹简简文, 均引自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88,下同)笔者就两个问题继续探 索。一是“辅”的含义,二是“岁”的含义。
这一段简文是道家生成思想的集中表达。它虽然产生于道教成立之前,却具有极高的宗教概括力,神学内涵极为丰富,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道教得以成立的重要思想准备。为着阐幽发 微,我们有必要而且应当运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此种方法,可以见出“太一生水 ”的其他相关的生成方式,即观念和物质之间的复杂的交互的运动,逆向生成的途径即见于 其中。
第一,反辅、相辅、复辅、复相辅。这是含义相似的几个词语,它们在简文之中反复出现。辅,就是辅助。既然曰辅,当然是起了作用的。这种作用虽然是辅助性的,却并不意味着 它不重要,否则就不必提及了。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甲、反辅。所谓反辅,用于生成途径中上下两个层级之间,即由生成物反作用于施生物。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生成。施生物与生成物的关系颇类似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孔子这样讲 过父子关系。“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关于这几句话,人 们褒贬不一,此不赘述。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从伦理的角度立论来谈施生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因为是施生物与生成物的关系,所以具有相互作用。《太一生水》的理论则是从神 学的高度出发,来得相当深刻,至少在一程度上触及了造物与受造物之间的关系。由父生子,容易理解。儿子反辅父亲,在神学上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基督教的三一论(Doctrine of Tr inity)有助于理解这种反辅的关系。试比较《尼西亚信经》:“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并造有形无形万物的主。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之前,为 父所生,从神出来的神,从光出来的光,从真神出来的真神;受生的,不是被造的;与父一体的。”(注:Nicene Creed.)该学说认定上帝通过圣父、圣子、圣灵的行为与表现而显示其本性。圣父、圣子 、圣灵既是三位,又是同一实体。圣子生于圣父,而非造出于圣父。圣父和圣子相爱而又共 发圣灵。在基督教的三一论中,由于圣父、圣子、圣灵是平等的,当然圣父和圣子也是平等 的。然而在道教神学中,情形却不是这样。道教神学不认为处于上一个层级的施生物与处于下一个层级的生成物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子”级对于“父”级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用关 系。“反辅”二字的对偶范畴是什么呢?简文里没有明确地说出来,不过可以意会出来,应 当是“顺生”二字。“反辅”二字透露出来的道教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什么呢?道教深深地打 上了中国人重视伦理亲情的烙印。天地、君臣、上下、父子、师生等等的关系是不容含糊的 。这也说明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乙、相辅。用于生成途径中同一层级的对偶两极之间。对偶的两极,比如天地、阳阴、春夏与秋冬、热沧、燥湿等等,显然体现出道家认知模式中的阴阳两极的对立关系。相,就是 互相之意。既言互相,似乎两极应当是平等的,实际情形却不是这样。道家是主阴的,他们 认为在阴阳两极之中,阴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如邵雍说:“阳不能独立,必得阴而后立 ,故阳以阴为基。阴不能自见,必得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唱。阳知其始而享其成,阴效其 法而终其劳。阳能知而阴不能知,阳能见而阴不能见也。能知能见者为有,故阳性有而阴性 无也,阳有所不遍而阴无所不遍也。阳有去而阴常居也。无不遍而常居者为实,故阳体虚而 阴体实也。”(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有趣的是,在基督宗教中,天主教和东方教 会都有圣母信仰,即马利亚论(Mariology)。据福音书记载,马利亚是童贞女,由圣灵感孕 而生下耶稣。历代各教会普遍承认这一点,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否认这一原理的事件, 有人不承认耶稣是真正的人,也有人不承认耶稣具有完全的神性。理由只有一个,其生母马 利亚是人。对此,公元431年以弗所会议确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圣母崇拜就是这样建立 起来的。马利亚是有丈夫的,他就是约瑟夫。按中国人的理解来说,约瑟夫是马利亚的丈夫 ,约瑟夫的地位应该比马利亚还高。但是在西方只有圣母信仰而并没有约瑟夫信仰。对于没 有基督教信仰的人们来说,接受童贞女马利亚由圣灵感孕极为困难。一个女子,不因丈夫而 受 孕,这还了得么?但是马利亚却快乐无比地歌唱道:“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 为乐;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从今以后,万代要称我有福。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 事;他的名为圣。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臂膀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 里妄想就被赶散了。他叫有权柄的人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 手回去。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为要纪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正如 从前对我们列祖所说的话。”(注:Magnificat.)
其实,当人们这样理解时,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制约,实际上是夫权和父 权观念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换用另一个角度即按照道教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同一个问题,就 会达成中西方的某种沟通并且进而觉得马利亚论并非不可思议。其实,在马利亚论中,马利 亚已经上升为一个符号。马利亚为“母”,其本质是“阴”。阴的符号功能正是生养万物。 当阴生成万物时,需要阳与之“相辅”。这个起相辅作用的阳,在道教中是与“太一”合一 的,在基督教中则称为圣灵。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简单地说,道教是宗教。在中国 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势力极大。儒家思想构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尽管历代有不少人提 倡过儒教,努力将它作为一种宗教来建设。这样的努力,在世界汉字文化圈内的某些国家和 地区略有成效,在中国本土却收效甚微。由此而观之,道教具有儒家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具有系统而深刻的宗教性、神学性和教义性。从本质上说,宗教性、神学性和教义性统统 属于哲学性。道教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认识论基础。这个认识论基础的哲学 性比儒家思想更强一些。站在这个认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中西方在 基本的哲学理念方面虽然有些差异,毕竟也存在着根本的共同性。
丙、复辅和复相辅。如果单说“复辅”,可以在同一层级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的层级中 进行。不过在上引楚简文字中,实际指的是同一层级里的运动。“复相辅”,在同一层级中 进行,矛盾双方分别对对立面产生作用。在这里,话语的重心在于一个“复”字,其含义是 指事物的生成运动需要在不断的交互运动中才能充分地实现。“复”的具体含义,《周易》 复卦讲得最为充分。首先,让我们看复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卦象征回复和亨通。阳气内生外长都无疾患,刚健朋友前来无所 咎害。回复往来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周期,七日之内必将回复转来。因此此时前往 比较有利。复次,看复卦的彖传:“彖曰:复,亨,刚返。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 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回复 亨通,阳刚更新,苏醒返回。由于阳动上复而能顺畅通行,所以阳气内生外长无所疾患,刚 健的朋友前来无所咎害。返转回复遵循一定的规律,过不了七日必将回复转来,这是大自然 的运行法则。此时利于有所前往,阳刚日益生长。回复的规律如此,这大概体现了天地生育 万物的用心吧?彖传的解释,说得更加明白,而且指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比较复卦辞和复 彖传,我们可以见到复卦的基本意义。复卦描述了事物正气回复、生机勃发的情状。生命剥 落不尽,一阳终将来复。复卦辞和复彖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谈到了“七日”。在这里, 七日显然是事物运动的一个周期。我们不禁要问,七日是否具有特定的含义呢?我们知道, 西历计时单位以七日为一周,其来源可以上溯至《圣经·创世纪》。宇宙的创造,正是在七 天之内完成的。第一日创造天地,第二日创造空气并将水与空气分开,第三日创造海洋和各 种植物,第四日创造日月星辰和确定岁时年节,第五日创造鱼类、昆虫和飞鸟走兽,第六日 创造人类,第七日创造休息的习惯。“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作已经 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的一切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 上帝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注:Genesis2:1-3.)我们知道,星期制进入中国人的计时习惯早于西 历的全面引进。它经过了我国西域地区的中介。在我国的历法中,敦煌历最早引入基督教的 星期制度。一周的各日在敦煌历中依次称作密(星期日)、莫(星期一)、云汉(星期二)、嘀( 星期三)、温没斯(星期四)、那颉(星期五)、鸡绶(星期六)。已有研究表明,敦煌地区主要 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所用历法与内地基本相同。敦煌人民较早地接受了基督教的星期制度 ,固然因为该地区位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要冲,从传播的一方来说,西方的习俗浸染较早; 从接受的一方来说,必然有其内部的相同或相近似的机制。因为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有一些 地方拒绝使用星期制。近代中国人普遍地接受了星期制度,其根本原因并非由于西方列强的 侵略和强加,主要还是中国固有文化的内部机制起了主导作用。这种内部机制的根在那里呢 ?就在《太一生水》简文之中。整理一至四号简的简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生成层级和途 径:太一→水→天地→神明→阳阴→春夏秋冬→热沧→燥湿→岁。在此生成途径图中,除了 开首处的施生者“太一”和结尾处的大周期“岁”以外,正好是七个层级。以七日为一个周 期,四(四的概念容易形成,比如一年四季)个周期即是太阴(月亮)一月,又恰好是大母神( 妇女)的一个月经周期。
第二,成岁而止。“成岁而止”明确地讲太一生水的周期为年。以年为事物生成的周期, 这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说明了,从很久的古代起,中国人就萌生了以农为本和以农立国 的观念。以岁为单位,可以从简文中讲到四时和春夏秋冬看出来,因为它们是一年中最明显 的季节变化。以农为本,可以从简文中讲到四时、春夏秋冬、沧热和燥湿看出来,因为这些 是从事农业生产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农立国,可以从简文中讲到神明、君子和圣人看出 来。五至一四号简说:“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 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 ,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 万物经。此天之所以不能杀,地之所以不能厘,阴阳之所以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天道 贵弱,爵成者以为生者,发于强,责于……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 亦其字也。请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 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 足于东南,其上□□□。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不过,关于《 太一生水》简中以农立国的思想尚须略作申说。理解的关键是圣人、君子和神明。他们做什 么?为什么他们的作为要以岁为单位?
甲、圣人。先考察与郭店楚简大约同时的文献《周易》。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 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 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一般的解释如下:巨龙高飞在 天上,利于出现大人。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同类的声音互相感应,同类气息互相求合;水 向着湿处流动,火附着干处燃烧;云彩随龙吟而出现,风随虎啸而产生;圣人奋起治世而万 物明显可见;依存于天的依附于上,依存于地的依附于下,各自以类相从而发挥作用。结合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实际,不妨作如下理解:在古代中国,有大人和圣人。大人是各级官员 。圣人可以是最高统治者即贤明的国君,或国君的老师,即所谓可以为王者师一类的人物。 圣人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就是组织或者指导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以道教斋醮法术中的 “雷法”的观念进行考察,所谓龙吟虎啸,不就是隆隆的雷声吗?水往低湿处流动,难道不 是治水应当遵循的规律吗?火附着干燥处燃烧,难道不是秋收冬藏粮食时应当注意的吗?每一 样事物都有各自的规律,农业生产要不失农时,难道不是这样吗?
乙、君子。君子的解释较多,结合这里的上下文,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统治者或君主。君子 ,国君的儿子,因为世袭,还是要做国君的。君子的引伸义则是与小人相对立的道德高尚的 人。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极多,道家关于君子的论述不如儒家那样多,但是也有一些。比如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 段话,人们一般理解为:交友应求志趣相投,别交酒肉朋友。其实其中还含有道家对社会人 生的特殊认识在内。原来,庄子教导人们把精力集中在大事上,像水那样体现时代潮流,因 为潮流正是水的形态之一。他还教导人们在人际关系上超脱一些,因为淡然、坦然、泰然正 是水的特征。他又教导人们以顺乎自然规律的态度处理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种种问题,因 为顺水而行则事情容易成功。《易经》是儒道两家共同遵循的经典,其中直接论述到君子的 有三十条左右,一部分论述具有道家的意味。比如泰卦的彖传:“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阴而外阳,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意思是说,如想通泰,那么就应该柔小者往外,刚大者来内,这 样就吉祥亨通了。这表明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之道是畅通的,君臣上下交合,人们的思想 是一致的。此时,阳者居内,阴者居外,刚健者居内,柔弱者居外,君子居内,小人居外, 于是君子之道增长而小人之道消亡。这是从阴阳的对立转化关系谈君子之道,只有得道之君 子才能把事情搞通泰。在古代中国,最大的事情是农业生产。如果一个人办好了以农业为首 的一切事情,当然也就是君子了。不仅可以成为君子,甚至还可以成为神明。在道教的神系 中,以“君”为名者极多。大致可分为七类:君、老君、道君、真君、星君、帝君、元君。 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神明。按照道教神仙的位业来说,神明比仙人要高得多。既然由人间的 君 子可以上升为神界的神明,那么君子之修养道德还是颇为合算的。由此而观之,道教的神仙 理论具有激励人君努力向上搞好农业生产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人民的。笔者 认为,道教的神学是人本主义的神学。
丙、神明。在圣人、君子和神明三者之中,神明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呢?道教认为,神明在 圣人、君子和神明这三者之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并且起着决定的作用。圣人和君子都属于人的 范畴。圣人一般比君子高明。圣人指导君子合理地施政。因此只要研究了圣人和神明二者的 关系也就理清了圣人、君子和神明三者的关系。《周易·说卦传》一开头就指出:“昔者圣 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 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里追述了当年制作《周易》的情形。 从前圣人制作《周易》的时候,凭借精深的智慧赞祝神明发明用蓍草来揲筮,采用天的“三 ”数和地的“两”数而建立阴阳奇偶的象征,观察阴阳的变化规律而演算建立卦形,发挥散 挂中刚柔两画而产生各爻的变迁,顺乎道德而合理地治理天下,穷尽神奥的道理,研究万物 的性质,以至于通晓命运。由此看来,圣人欲做成功一件事情也还得凭借神明的暗中帮助 才行。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作《周易》的圣人是谁?古人称其作者为伏羲、神农、夏禹 之类的圣人。有趣的是在道教中他们都被视作神明。既然他们制作《周易》需要幽赞神明, 则他们所幽赞的那一位神明其位业必定比他们更高。那么,那一位神明是谁呢?对照简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显然不是“水”和“天地”之后的处于第三个层级上的“神明”,而只可能是“太一” 这一最高的神。“太一”比圣人高大,也比普通的神明高大,他处于生层过程之始端,位于 一切道教神明的上头。在道教的神系和神谱中,“太一”神都是最高的。
丁、复论“成岁而止”中“岁”的观念。《太一生水》简之所以取“岁”为生成过程的大 周期,是由它所产生的特殊环境即中国以农业为本、以农业立国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在《神 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向太一子请教药物知识的记载。在《春秋合成图》中有黄帝问道于太一 的记载。在道教经典之外的中国典籍如《礼记》、《史记》中也有许多关于“太一”的记载 。我们甚至可以说,“太一生水”,也就是“太一”生“岁”。但是对岁年的重视并不是中 国独有的现象,大凡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的古代国家均将岁年与其神统联系在一起。比如 印度人认为:“此‘年’即是太阳,而彼太阳中之神灵,即超上主,大梵自我。而彼光华, 太阳以之辉赫,由彼而云雨降澍,由云雨而草木生焉,由草木而粮食生焉,人以粮食而有生 气,以生气而有力,以力而有内热,以内热而有信,以信而有见,以见而有智慧,以智慧而 有理解,以理解而有定,一定而有虑,以虑而有记忆,以记忆而有念持,以念持而有毗若那 ,以毗若那而识‘自我’。——故施食者,则此一切皆施。由食而有众生之生气,有生气而 有末那,以末那而有毗若那,有毗若那而有阿南陀,大梵之胎藏也。”(注:Mahanarayana Upanishad(simplified text),LXIII,15-16.)(徐梵澄译文)在上 引《摩诃那罗衍那奥义书》中,“成岁而止”的观念显然存在,而且与“大梵自我”——最 高天神——联系在一起。又比如,在《圣经·旧约》中屡屡提及的亚斯他录(Ashtaroth), 即反映了近东地区对农业女神的信仰。亚斯他录就是伊斯塔尔(Ishtar)。闪族人进入两河流 域以前,苏美尔和阿卡德民间就流行对伊斯塔尔的崇拜。女爱神伊斯塔尔司土地肥沃和庄稼 丰产,其情人塔莫斯为别的神所害,她为寻求生命之水,只身前往冥府,为冥后所囚。于是 大地凋零。后来天神舍马什派天使救出她,并使塔莫斯复活,双双回到大地。草木由此重获 生机。大地凋零,指冬天的到来。草木复苏,指春天的到来。“成岁而止”的观念,显然存 在,而且与舍马什——最高天神——联系在一起。比较印度人和近东人关于“年”或“岁” 的观念,我们有理由认为,《太一生水》简文中所说的岁的周期与神的观念是紧密相联的, “年”或“岁”是“太一”运作的大周期。合并考量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确认,七天或“ 周”是“太一”运作的小周期。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中国之走向世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 而且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在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子之中,存在着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大多 数民族的思维的一致性。这是中国文明历久不衰,并能稳步走向现代化的内在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