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为繁荣发展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寻找重大的创新载体,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拉开序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这一工程,亲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总序。
从那时起,浙江历届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高度重视抓好工程的深化实施。历任浙江省委书记相继担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接续实施文化研究工程,过问工程实施进展,指导重点项目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15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深情展望,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浙西古镇美景 新华社发
追求文化创造力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
作为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浙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历史悠久、厚重丰富的浙江文化,曾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这是历史赐予浙江的宝贵财富,也是钱江两岸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浙江更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镇。南湖红船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由此产生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核心内涵的“红船精神”。
今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坚持将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相结合,坚持将文化中富于创造力的基因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决定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通过深入挖掘浙江文化深厚底蕴,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得到鲜明体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让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有了进一步的规划部署、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年来,财政专项投入超过1亿元,设立研究项目811项,共组织全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10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课题攻关,系统研究浙江文化优秀的历史传统和当代发展,先后跨部门跨学科设立了20多个研究机构,有序启动“中国梦与浙江实践”“‘四个全面’战略与‘八八战略’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
浙江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资料图片
围绕“今、古、人、文”挖掘总结文化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指导浙江未来发展。
一“今”一“古”,互为观照;一“人”一“文”,相映生辉。
作为全国人文社科领域首个省级大型学术研究工程,这无疑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
南宋史方向一直是浙江历史研究的强项。但是,以往研究比较分散,且多聚焦于小问题。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必须开辟南宋史研究专题系列,从各个分支方向上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
《浙学未刊稿丛编》的问世,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古籍文献整理的一件大事,是浙学研究的一项新探索,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体现了政府顶层设计、图书馆与学界紧密合作的古籍整理模式的有效性,也是浙江让古籍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有益尝试。但是,完成这部巨著,需要收录浙学未刊珍稀稿抄本413部近1810册,谈何容易!
要打造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从《宋画全集》拓展至《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让古画超越时空来到读者身边,填补我国历史名画集成的空白,浙江大学和省文物局必须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1000多幅宋代绘画作品结集出版。这工程何其浩大!
不久前,《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第一辑)项目召开结题评审会。经过两年的努力,即将出版的这部著述,第一辑只完成了8位重要作家的年谱编纂,总字数就近300万字。这还仅仅只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宏大布局中的一个局部。
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致力于服务浙江乃至全国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将毕生所学贯注于一功,大部分项目耗时一年以上,有些研究项目耗时数年。
在圆满完成第一期文化研究工程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3月,浙江省又制定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实施方案”,从学术角度进一步全面解读当代浙江发展和浙江历史文化。
东阳木雕发源于浙江东阳,由唐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的优秀代表。新华社发
坚持文化研究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
梳理浙江文化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15年过去了,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将文化研究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抓落实,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
围绕“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历史名人研究”和“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经过十五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累,第一期、第二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累计开展70个系列研究,设立研究项目1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300余部。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努力在保护和传承中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与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交相辉映,在一脉相承中为浙江文化增添今天的时代音符,演奏新的时代声音。15年来,工程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一批学术精品获得了多项国内高水平奖项。
《郁达夫全集》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填补了中国宋画、元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
《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全面梳理了毛泽东同志在浙江调研、工作、接见外宾等情况,包括他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等重大事件,成果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实践系列丛书”12部专著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被省委确定为省两会代表、委员的学习资料。
《吕祖谦全集》《沈括全集》等首次辑全古代思想家的存世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
15年来,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着眼浙江发展和学术发展的双重特色,跨地区跨学科设立“浙学研究中心”“宋学研究中心”“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确立了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培育了浙学研究、宋学研究、古籍研究等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影响的优势学科。以项目为纽带,凝聚了1000余名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和学科骨干,带动了一代中青年学者成长,打造了一批研究力量较强的学术团队和研究梯队,逐步形成了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之一,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对记者说:“当前,学术界对工程已经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充分体现了‘五个’价值:从浙江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入手,为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作出了建设性努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深度解读浙江传统文化、思想流派对浙江、对中国百姓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突出史前文化、专门史、特殊历史阶段、特色文化、比较文化等研究,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广角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深入探究如何把文化优势、区域精神转化为发展动能,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从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角度讲述浙江的文化故事,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他认为,无论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中国道路研究来看,文化研究工程都具有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